10年专注暖气片研发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暖气片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爱丁堡冬天室内有暖气吗(介绍哈姆雷特的作者罗琳的书)

时间:2023-03-10 作者:admin666ss 点击:6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爱丁堡冬天室内有暖气吗】,以及【介绍哈姆雷特的作者罗琳的书】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爱丁堡冬天室内有暖气吗,介绍哈姆雷特的作者罗琳的书?

代表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

J.K.罗琳。英国女作家。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6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洁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里·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最新公布的销售数字显示,罗林撰写的"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集,已成为2001年英国最畅销的小说。它创下了用46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3500万册的惊人纪录。而根据"哈利波特系列"拍摄的电影自从上映以来,也纷纷在世界不少地方打破当地的票房纪录。2003年6月,她的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问世,再次掀起"哈利波特"狂潮。迄今,其作品已被译成6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2亿多册。

罗琳女士和女儿住在爱丁堡。但单身的她,已于2001年圣诞节后节礼日(Boxing Day)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在苏格兰的新居举行结婚典礼。婚事的办理相当低调,只有15人出席,而且出席者大多是双方的亲属。有趣的是,罗林与前夫所生的8岁大的女儿,在母亲的再婚礼上充任三位伴娘中的一位。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如今,她与丈夫以及一对儿女生活得很幸福。

"哈利波特"带给罗琳巨大的荣誉和财富。她的故事犹如现代版的灰姑娘,在世界各地流传着。

哈利波特是谁写的?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全名: Joanne Kathleen Rowling

笔名: J.K. Rowling

昵称: 朋友们都叫她“JO”,FANS们叫他“JK”,朋友开玩笑的时候叫她“JAKE”。

花名:同学有时奚落她叫“Rolling Pin(旋转的大头针)”和“Rolling Stone(滚石)”。

出生: 1964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的Chipping Sodbury普通医院。

父母: 父亲Peter是一名退休的飞机制造厂Rolls-Royce的管理人员,母亲Ann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于1990因病去逝,终年45岁。他们1963年在一列火车上一见钟情,并结婚。

兄妹:一个妹妹,名叫Dianne,也叫Di,比罗琳小两岁,曾经学过护士,现在爱丁堡学习法律。

配偶:1990年罗琳与一名至今未透露姓名的葡萄牙电视新闻记者简单地结了婚,三年后,随着女儿的出世,他们离婚了。家庭成员:只有一个女儿,叫Jessica, 生于1993年。

童年:罗琳自己说她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脸上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童年的时候,她有过两次迁家的经历。一次是从Yate(布里斯托尔港一边)搬到Winterbourne(布里斯托尔港另一边),一次是从Winterbourne搬到靠近Chepstow的Tutshill的乡村。

学历:毕业于法国 Exeter University (埃克塞特大学),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最近,获母校授予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英国曼彻斯特接受教学培训。

处女作:她的写作生涯是从6岁的时候,写了《兔子》的故事开始的。主角是只兔子,叫Rabbit(罗宾特)。他得了麻疹,朋友们来看他,其中有一只叫Miss Bee的巨大的蜜蜂。

J.K.罗琳(J.K.Rowling)(全名Joanne Kathleen Rowling),英国女作家,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

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Jessica)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里·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2003年6月推出了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销售势头一次高过一次,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而“哈利·波特现象”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在成功和财富面前,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1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1985年由英国一群喜剧演员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社会公正,帮助消灭贫困事业募集资金———化名为纽特·斯卡曼和肯尼沃斯·惠斯普创作了两本与“哈里·波特”故事相关的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1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2001年圣诞节次日的节礼日,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Neil Murray)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2005年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如今,罗琳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幸福而低调地生活在爱丁堡,在哈迷的期待中继续写着她的“哈利·波特”故事。

2007年7月7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正式封笔。作者J·K·罗琳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终结篇。但最近也有消息称罗琳将要写《哈8》

爱丁堡冬天室内有暖气吗(介绍哈姆雷特的作者罗琳的书) 热门话题

英国小说家“哈利·波特”的作者乔安妮·凯瑟琳·罗琳最近凭着哈利·波特的魔力新登入了福布斯的10亿富翁排行榜。现年38岁的罗琳是“10亿富豪俱乐部”中唯一的英国女性、唯一的作家,是世界上白手起家打入其中的仅有的5名女性之一,也是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出国之后发生的哪些事让你觉得中国真好?

坐标澳洲。

在澳洲打工度假已经一年半,因为是打工度假,所以来之前的设定就是去尽可能多的地方,尽量去体验不同的文化。于是我在到澳洲的第四个月买了车之后,就开始先沿着比较容易的的东南海岸线自驾环澳,从南澳到凯恩斯,又从凯恩斯开回悉尼结束旅程。这一年多边工作边旅行中间穿插换宿,经历了非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也在其中切实地感受到“不管在国内是怎样抱怨的愤青,离开了之后会发现自己比以为的更热爱自己的国家”。

夏天里的圣诞树,圣诞快乐!

最近的一件事,我在离悉尼大概30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庄换宿,庄主Terry就是一个非常积极在学习中文甚至广东话的本地人。中文的发音对老外来说很难,看似很简单的发音他们要念很久,而且最后都还是标准“老外腔”。而他那么热衷学习中文并且引导他的小孩也开始学习中文的初衷就是他去过中国,他的酒庄曾到过广州以及中国多个城市参展,在他到过中国的两次商务旅程中,他震惊于中国的发展,而他作为商人的嗅觉也告诉他中国市场的潜力。当然,真正要跟中国人做生意他得先学会中文。有一天在傍晚的酒庄里,我们举着高脚杯品着酒庄自己的红酒,看着西下的夕阳,他跟我说:他后悔30年前他学的是印尼语而不是中文,可是那是30年前,30年前的中国还什么都不是,可是现在,它看起来确实是唯一有希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在变,时代在变。“……这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我当然也见过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毛时代,问我"你们出国会被政府限制么?"你们中国有这个或者那个么……之类之类的问题。但是只要是对国际的发展有所了解或者到过中国的人,他们大都会愿意承认,虽然中国人很”奇怪“,中国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充满无数可能的地方。

地广人稀好拍照

另外从生活方面,就说刚刚发生的事情,我本想着等太阳没那么晒了走到镇上超市买点东西的,然后查Google的时候发现唯一的一家超市还有五分钟就关门了。是的,周日下午六点多,太阳都还没有下山的时候,镇上的整条主街都是关门的,如果这时候你家里冰箱没点粮食储备的话,你就得饿着等明天天亮了。这不是这个镇上的问题,在澳洲除了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这种前五前十的城市,其他地方几乎都是这样,所以他们本地家庭都是有很大的冰箱储物柜,超市购物都是满车满车的。一般的商铺也都会贴出自己每一天的营业时间,一定要记清楚,不然很可能你想着周末睡个懒觉再出来悠哉吃个早午餐的话,就找不到任何开着的店了,因为周末下午能够营业店咖啡厅之类的都算是非常勤奋的了。这种时候我就特别想念广州24小时的各种店以及半夜11点还能点个烧烤外卖送上门的日子。

火车站

还有是不得不吐槽一下这边的手机信号问题。你敢不敢相信澳洲从面积上来说有超过80%的国土是没有手机网络覆盖的,就是手机整个是no service,信号格一片空白的……还是从悉尼300多公里的小镇上坐火车到悉尼,基本上一路下来,只有靠近停靠站点的地方会有服务,其他大部分路程都是空白……当然,这不大能怪他们,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真的人太少了!我到过一个小镇,整个镇上也就几百人吧,然后那个镇是没有手机信号的,就算是用的是全澳网络最好的Telstra,也只有在非常偶尔的时候可以收到极不稳定的一点点信号,基本无法正常使用……这……这……想起在我大中华地区,我偏远的家乡也没有这种问题啊~同时就是免费wifi,不知道是不是鼓励大家出来聚餐喝咖啡不要玩手机,反正国内一坐下就问Wi-Fi密码,在这里也是没有的……

Terry让我帮他写中文招牌放路边,居然当天真的有吸引到三个华人进来买酒…

再来说说交通问题。来之前他们跟我说在澳洲,车就是你的脚,没有车你根本到不了任何地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还是很方便的,但是价格还是比较高的,想当初坐两个站在高峰时段单程被扣三四澳元,往返七八澳元(汇率大概5)心疼得我还是经常选择走一程过去坐一程车回来。而就算是大城市里的的士除了费用高之外,它不是像国内一样路上随便拦的,是几乎都要打电话叫车的,反正我是除了在机场,没成功在路上拦到过。而小城镇的话呢,还是因为人太少,这里的公共交通几乎为零,而这里的地大到走到邻居家就要几百米,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只有几百人没有手机网络的小镇,去到最近的有超市的稍大城镇就要半个多钟车程。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住在那里又没有车会是怎样……

高速路上经常出现的牛群羊群

我觉得国内很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人口太多,到最后有很多的方便其实也是得益于人口够多。人多就相当于自带团购流量,走到哪随便就地成团,在国内不用说,在国外这个也是非常明显。我刚到的澳洲的时候就有本地人跟我说,其实你来自中国这会让你在这里的生活容易很多,特别是大城市里,到处是中文中餐中国人,这会让你没那么容易想家,没那么容易感觉孤单。是的,在悉尼的CBD或者主要的华人社区街道上一站,满眼的中文,满街的华人面孔,满耳的中文,餐厅不仅有湘菜川菜粤菜可选,连潮汕菜这种细分的菜系也有,亚洲超市里几乎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想象如果你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一个人口很小的其他国家,你可能找个说家乡话的人都很难,也就别想吃上正宗的家乡菜了……

每到悉尼必吃的刘一手冒菜,感觉悉尼的中餐做得比国内还好了…

我之前在悉尼住的时候,我有一天发现,我早上在车站边上喝咖啡的咖啡馆是华人开的,中午吃的最对胃口一个人也比较划算的餐厅是华人的,下午回去顺路去的水果比较便宜的超市是华人超市……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不想的话,我可以一天到晚只用中文也过得很自在。我是来体验不同文化的,当然不会在这种环境下长呆,不过这让我不得不想象,华人在改变这个世界,包括语言,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种种……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且看谁引领潮流吧。我非常期待华人群体在这其中的作用……

他们的院子真的好大…

在英国长期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英国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但是哪里并不是网上所说的天堂。英国人办事效率慢,缺少生活气息,英国人的礼貌是虚伪的,只是嘴上说说而已,骨子里的虚伪和对外来人的鄙视时不时就能让你感受到。在英国长期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英国最繁华的城市是伦敦,在伦敦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众所周知伦敦分为伦敦和非伦敦。在伦敦生活一周,房租费需要300英镑,折合人民币2700元,这个价格在国内可以住四星级酒店,可以在北上广深租一个月的房子。

在伦敦花2700块钱租7天的房子,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这个价格比中国香港的房租还要贵。在高档餐厅吃一顿饭要720元(个人),服务费70元(小费)。

在非伦敦地区租一个星期的房子,房租只要150英镑,比伦敦地区便宜了一半,关键房屋的面积比伦敦地区要大上几倍。就餐费用也要便宜一半以上。

伦敦地区消费高,人们为什么喜欢生活在伦敦呢?主要是伦敦地区经济发达,世界上知名的大公司比比皆是,工作就业机会是英国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

在伦敦各大高校就读的留学生,经常有机会第一时间接触到各大公司的招聘信息,尤其是在今年英国的毕业生签证已经开放。

伦敦在英国的地位相当于国内北京和上海,属于一线大城市,所有英国乃至世界上顶尖的资源都汇聚在这里,他们中不仅有学霸、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乃至各国的名流,如果能有性接触到这些人,会让你的交际圈有质的飞跃,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伦敦居住。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

英国人的早餐喜欢煎一个鸡蛋,配上香肠、培根、煎蘑菇、焗豆子、面包和牛奶。英国人的午饭比较简单,咖啡三明治、汉堡就能吃得很好。英国人吃饭很随意,点的外卖天气好的时候经常在外面吃。

中午的时候经常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在街边站着随意吃饭,大部分人是直接上手,现在中餐在英国比较受欢迎,英国人吃中餐多用叉子。溅在裤子上的汤汁,英国人也能伸出舌头把汤汁舔了。在英国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依靠百年建筑啃食手中的饼,或者拿个叉子,端着外卖盒随意吃点。

英国人用餐属于高蛋白高脂肪型,除了面包以外都是高蛋白的食物,热量高,因此英国肥胖者较多,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定是分不开的。英式传统早餐需要花时间制作,但不是所有人的早餐都是这么讲究。

上班族早餐经常是一杯果汁配上三明治、煎蛋、牛奶、面包等。英国人早上喜欢喝红茶,同时也很喜欢喝下午茶,英式下午茶比较出名,英国的早餐和下午茶是最具地方特色的。

英国人的工资、物价和福利待遇。

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是9英镑/时,一英镑可兑换9元人民币,相当于80元一小时。一个小时的工资在英国能买到什么东西呢?伯父告诉我,超市里的东西在打折的时候买比较便宜,一批面包8.5英镑,两斤的冷冻鸡腿1.73英镑。

英国的牛奶比水还要便宜,6升的牛奶只要1.5英镑,两升的橄榄油3英镑、两斤猪肉3.5英镑,在英国只要有合法的工作,一小时9英镑的工资,足够一个人二天的生活费。

英国普通工人月工资在2000~3000英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在4000英镑。超市收银员清洁工,月工资在1500~2000英镑,大巴司机月薪2000英镑,警察月薪4000英镑,教师月薪2000~2500英镑。刚入职的年轻医生,年薪16,000英镑,顶级医学专家年薪10万英镑。

英国的物价:在英国超市两颗白菜0.8英镑、西兰花0.68英镑一公斤、一大盒肉3.3英镑、10个鸡蛋1.8英镑。英国人比较喜欢吃肉,10英镑可以买三斤腌肉,猪里脊肉7英镑一公斤,是猪身上最贵的肉。

英国的房价:伦敦市中心的房子是英国最贵的房子,50平方的房子要700万,100平方的房子要1500万人民币,250平方的复式公寓需要4,400万,这些房子都是精装修的,拎包入住。

伦敦的房价从市中心向外递减,郊区房价也要6万元一平方。曼切斯特市中心的房价4~5万元一平方,偏远地区的房价2~3万元一平方,英国的房屋面积都是按实际使用面积计算的,不包括公摊面积。房屋产权250年~999年不等,从房屋产权年限上看,英国的房价真的不贵。

英国人的福利待遇:

1、孩子的教育。

英国实行11 年免费义务教育,英国教育局向公立学校 7 岁以下的学生,以及聋哑、低能儿童等特殊学校的学生供应免费牛奶。公立学校普遍设有食堂,向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低价午餐,部分公立学校提供校车,免费接送学生。

2、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

英国的退休年龄女性年满60岁,男性年满65周岁,以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可享受按月领取退休金的待遇。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它福利。除退休金外,为确保退休人士收入达到保障水平,以及奖励那些为了退休而积极储蓄的退休人士,退休人士可享受额外的退休金补助。

失业人员2周领取一次福利金,最多可以领取一年。自 2011 年 4 月起,年龄小于 25 岁的失业人士可申请获得每周53.45 英镑的失业救济金,年龄 25 岁以上的失业人士可申请获得每周 67.50 英镑的失业救济金。

英国人的办事效率。

英国人的办事效率是出了名的慢,今晚上点的餐,送餐服务员会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第2天晚上才会给你送到。如果你要加急快送,快递费要翻倍。在英国网上购物,物流非常慢,最少要一个星期后才能收到快递,关键快递员不会准时送货。

如果你想办理一张银行卡,需要电话预约登记,接到通知才能去银行办理。银行卡会在一周以后寄到你的家中,你以为这样就可以用银行卡了吗?那你大错特错。

之后你会陆续收到银行寄来的取钱密码、存钱密码、网上银行密码、电话银行密码等,这些密码都是银行在不同的时间通过快递寄给你的。一张银行卡,需要银行通过快递发来6个密码才能正常使用,一张银行卡6个用途,需要6个不同的密码,记忆力不好的人头都大了。一个月以后这张银行卡才能正常使用。

英国的交通状况。

英国的柴油汽油价格在1.3~1.4英镑,英国满大街的奔驰宝马,如果开车上班在外伦敦一个月需要130~200英镑的油费,刚入职的年轻人月工资在1500~2000英镑,所以在外伦敦开车上班还是挺方便的。

如果开车进伦敦则需要交交通拥堵费、污染费和特别昂贵的停车费,一不留神还会被交警贴上罚单,所以在伦敦市中心看见的就是豪车和干活拉货的车,他们是被逼无奈,必须开车进城。

伦敦市中心上下班时间交通非常拥堵,大部分人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地铁或公交,省钱又省时。在外伦敦进入伦敦市区需要先坐火车,火车班次多乘坐方便。

非机动车在伦敦市中心和外伦敦以及英国一些其它城市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这两年伦敦也修了不少自行车高速公路,受到上班族的喜爱。

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建设,概括起来可归结为:没有人车混合交通,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完善,公汽、地铁和轻轨立体化,交通管制先进合理。交通法律法规健全,执法严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比较强。多年来英国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交通网络和有效的管理体系。

英国交通最大特点是各个城市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公路都设有固定或可变的交通标识、指示和信号灯,道路语言系统完善。任何路口都设有清晰可辨的指路牌,指向相连的道路和街区。车流容易汇聚和交又的地方,都有禁行或让路的标志,必须严格恪守,否则,出现交通事故必须自己承担责任。

英国生活注意事项。

1、在英国千万不要捉大街上或者广场上的鸽子,因为在英国鸽子是女王的,抓鸽子被抓住,后果很严重。更不要在大街上玩手机,不要收下别人免费送的小礼物,不要相信英国的天气预报。

2、在英国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英国遵循左侧通行和国内恰恰相反,英国汽车方向盘是在右侧的,驾车不要超速。

3、在英国你的家中不要放太多现金。注意个人情感问题,千万不要被女人或者男人骗。

4、在英国买东西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一分钱一分货在英国是真理。

5、人民币兑换英镑,不要随便换,要找专业的机构或者银行去兑换。

6、在英国千万不要打你的孩子,在中国家长打自己的孩子很正常,在英国打小孩是个大罪,哪怕是你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随意殴打。

7、不要打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不论你是同性还是异性,不要动手打人。主动动手打人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管你打的是男人还是女人,英国的法律够你喝上一壶。

8、英国人所说的2楼,实际上就是1楼,所说的1楼就是0层(地下室),坐电梯的时候不要按错楼层了。

9、刚到英国的人可以多加几个二手物品群,可以在二手物品交流群里淘到一些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个省钱的利器,二手物品买卖在英国非常受欢迎。

10、刚到英国的朋友在大街上遇到乞讨或者喝醉酒的人,问你要钱,千万不要抱着一颗仁慈的心给他们施舍,他们不会感恩,下次碰到你还会问你要钱,而且还会使出死缠烂打的手段,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

11、在英国大街行走要拿好你手中的手机,不光是偷还有可能遇到抢劫的情况,在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问问你身边的人,肯定有人碰到过。在英国生活的中国人有人问你借手机打电话千万不要借,如果你心软借了,绝大多数是有去无回的。

当有人问你借钱或者借手机记住需要这样说:“I'm sorry, My English is poor. I can't under stand.这句英语的意思是“对不起,我不太懂英语,你说的话我听不懂”记住千万不要说的太连贯。

12、如果你刚到英国办了英国的电话卡,有许多陌生号码给你打电话,这些电话号码多数都是诈骗电话,需要特别小心。这些骗子会称自己为esm,意思是国际快递,告诉你有什么包裹需要签收,或者冒充大使馆的电话让你领取文件,记住这些都是骗子,出门在外接到这些电话要格外小心,这些骗子都是在其出国家注册的电话号码,一旦被骗损失很难追回。

13、一定不要在小商铺里使用你的银行卡,信用卡被盗刷在英国是很平常的事情,一些小商店小作坊的POS机都是有问题的,很可能泄露个人银行卡信息,造成银行卡被盗刷。所以在小商铺买东西一般造用现金交易,去大型购物场所可以刷卡消费。

14、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都是有钱人,出去逛街的时候如果你买了什么奢侈品,千万不要拎着一个奢侈品的袋子在街上走,因为很可能有人把你的东西抢走。因为英国人也知道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都是特别有钱的人。

15、英国的电压是230伏,标准插头为三相的英插,国内带去的不能用,需要特别购买。

16、在英国就餐需要付小费,一般是用餐费用的10~15%。

17、照相合拍要得到人家的认可,不要拿出相机就拍照,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18、到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敢于发言。有问题一定要主动找老师,把问题抹杀在萌芽状态。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一定要敢于和老师同学Argue(争论),不要让别人感觉到你好欺负。

19、在英国居住酒店或者农庄不要在房间内吸烟,因为房间内的烟雾警报器特别灵敏,一经发现罚款特别严重。

20、到英国旅游排队的时候千万不要插队,你在国外的行为会被放大,遵守规矩,做个文明合格的中国人。

21、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横穿马路,不要停下来在人行道上拍照。

22、在英国不买电视直播许可证就不能看直播节目,在手机和电脑上也不行,违反规定将被处以1000英镑的罚款。

23、入境英国以后,需要在7天之内到所在地的警察局注册登记,记得每一次搬家改学校、改签证也要去警察局改地址,不然会被警告,严重的还会被罚款。

24、到英国留学,如果你要去住学校宿舍,一定要问校方索要租房合同,作为自己住址的证明,这个证明可以让你以后在英国警察局注册、开设银行账户,有更好的准备,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25、在英国租房是要交租房税的,如果你是一名留学生,留学生租房是可以免税的,这需要从学校开一个证明,有了证明,在外租房就不需要交租房税了。

26、在英国不要惹小动物,特别是天鹅,英国的动物都是女王的财产。伦敦天气多变,出门记得带把雨伞。英国的商店是忌讳砍价的,遇到喜欢的商品没有标价的,询问了以后能接受的就买,不能接受的就走。在英国男孩子也要保护好自己,在街头被人摸了屁股赶紧跑。

英国的其它方面。

1、英国人的衣着穿搭。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搭配,不同场合要穿着不同的衣服和礼服,穿着要因时而异。英国人出门之前女性会在家里对自己的妆容进行精细化妆,只要出门,就得衣冠楚楚。

英国是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入高的中、上层人士于过着舒适的生活,男士标准的西装领带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风度,女士往往化妆成精致的"淑女"风。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

2、英国人的性格。

大多数英国人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能忍耐,很少发脾气,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极少数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冷静的幽默。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3、英国人的为人处事,待人之道。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 Thank you, good morning,是他们与人打招呼的日常用语,外国人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他们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他们做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让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你遭到冷遇。

在英国丈夫或者妻子某一方参加聚会,肯定会带上自己的另一半,丈夫习惯先将妻子介绍给贵宾认识。按英国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三件套式西装,打传统保守式的领带。女方也会介绍自己的丈夫给贵宾认识。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

4、英国人的文化艺术。

英国人邀请朋友或者洽谈生意,一般在餐馆或酒店进行,点的菜品非常简单,够吃就好,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以俭朴为主,英国人讨厌浪费,以节约为美。

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欢饮茶,尤其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最喜欢喝下午茶,以红茶为主,在下班前4点左右喝一杯红茶,休息一刻钟,称为茶休。

英国人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等会被当作送礼的等价。主人提供的饮品,客人饮量以不超过3杯为宜,如果感到喝够了,可以将空杯迅速地转动一下,然后交给主人,这表示喝够了,多谢的意思。

5、英国人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

英国人从本质上说是不欢迎移民的,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就是嫌外来移民太多了,抢了英国本地人的饭碗(工作机会被外来移民抢走了,移民工资低,导致英国本地人不好找工作),所以英国人的虚伪和对外来人的鄙视时不时就能让你感受到。

6、英国网络差,没有移动支付。

在英国生活是什么样的体验?有人说在英国没有微信支付,没有支付宝太过落后了。你知道吗?拿出信用卡一样可以在英国刷卡消费,这和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是一样的。只要你用习惯了,不管用哪种方式都是挺方便的。

写在最后: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欧洲西部岛国。除本土之外,英国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3.9%。

英国人大多是高加索人种,俗称白色人种。因纬度较高、英国人肤色普便苍白。他们身材较高、眼睛大颜色浅、面部有立体感、嘴唇薄、毛发旺盛,具有典型西方人的特征。

英国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英国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出口国。英国是七国集团成员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同时也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在英国生活时间长了是这样的体验,英国贫富差距小,在英国生活没有工作,政府会给你低保,没钱也可以过得很开心。在英国很难发财,各种税收很高,人工费价格昂贵,工作8小时没有加班。

在周末休息的时候英国人会以家庭为单位大家骑车带着孩子,全家人外出旅游或者去海边玩耍。英国的建筑具有几百年的历史,英国人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工作,一半时间在放假旅游中度过,一定要找点事给自己做,要不然会悠闲到老。

关于【爱丁堡冬天室内有暖气吗】和【介绍哈姆雷特的作者罗琳的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